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村上春树为何总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 参考消息网
  • 2015/10/29 16:00
分享到:
  • 收藏
  • 36.3万

村上春树

        日媒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日本的代表性人气作家村上春树再次与之失之交臂,引起社会热议。媒体和“村上迷”们一如既往地为之惋惜甚至鸣不平,这对村上本人来说可能是倒添麻烦,不过在日本如此众望所归,为何村上就是得不到诺奖呢?

        据日本《产经新闻》10月23日文章,生活在欧美以外地区的作家入选诺贝尔文学奖有一个条件,就是至少有几部主要作品被翻译成英语等欧美语言。在这种意义上,被翻译成约50国语言、在全球拥有广泛读者的村上几乎每年入选是顺理成章的。但为何他最终屡屡与获奖失之交臂?

        作者认为原因之一是,诺贝尔文学奖看重的不是“人气”,而是文学所传递的价值。

        这与“村上春树的文学是后现代文学”的评价也有关。村上成功刻画了生活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的“失落感”、“疏离感”、“孤独感”和“绝望感”,俘获了很多读者,但问题是其文学对那些怀着“失落感”和“孤独感”生活的年轻人给予了怎样的生存启迪。

        文章称,1994年摘得诺奖的大江健三郎曾评价说,村上的文学是建立在“对社会乃至自身周边不采取任何能动态度的决心”之上,这一评价至今仍不失意义。

        村上在阪神大地震和奥姆真理教制造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之后宣布要改变“不关心社会”的文学倾向,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主题。但正是转向后的迷失使他一再错过诺奖。

        东日本大地震后村上呼吁“我们日本人本应一直对核电说‘不’”,但在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后续处理和核电站重启问题上他又保持沉默。这种“言行不一”也让他离诺奖越来越远。思索本届诺奖授予追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西耶维奇的理由,就更让人这么想。

        另一个问题是村上作为一个日本作家,作品没有扎根于贫富差距扩大等日本面临的各种社会现实。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就着眼于日本人不得不思考在欧美之后实现近代化的日本的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苦恼和哀伤。在这种意义上,村上文学的“无国籍性”正是其弱点和缺点。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