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港媒:香港对接十三五 基建切莫拖后腿

  • 香港商报
  • 2015/11/27 09:57
分享到:
  • 收藏
  • 21.7万

港珠澳大桥效果图

        计划于2016年底完成和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再次传出延后至2017年底竣工的消息。事实上,是次大桥再次延后竣工的消息,对许多港人来说早已是心知肚明。这项被外媒列入“现代七大奇迹”之一的巨型工程,自开工之日起,已历经了司法覆核风波、立会拨款拉布、人工岛漂移事件等一系列阻挠和波折,延误早就“不是新闻的新闻”。况且放眼全港,如今无论是京港澳高铁香港段,还是港铁南港岛线、沙中线,莲塘口岸工程,都无一例外的陷入到延迟——超支——再延迟的恶性循环之中,港珠澳大桥又怎会独善其身?只不过,对于经济发展已显疲态的香港来说,基建工程的拖后腿只会给唱衰香港的人以更多的口实。

        无论是内地依靠坚实的基础设施建设而长期在金砖国家中独领风骚,还是蒋经国的“十大建设”助力台湾地区成功跻身亚洲四小龙,基建工程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已有无数的经验得以证明。香港作为一个微小的外向型经济体,不仅生存对外界高度依赖,其长远发展亦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来链接外部市场,引入外部资源。因此,对于基础设施的重视,香港本应当比其他地方有更加强烈的紧迫感。

        在内地近期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中,中央明确提出要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本港有识之士已经普遍看到了香港搭乘国家发展快车,把握国家发展机遇的重大利好。理论上,港珠澳大桥、高铁等基建工程若能按时顺利完工,有利于香港的影响力进一步向内地西部和北部扩展,更能够吸引内地更多的资金与机会通往香港,实现两地共赢。而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的前提之一,无疑就是在基建上做好准备,不让基建成为限制本港融入国家发展和全球化的瓶颈。

        现实却是恰恰相反。如今本港的若干重要基建,不仅频频爆出超支问题,令本可以用作扶贫和社会福利的宝贵资源,被不断填入“基建黑洞”之中,更令香港的发展步伐被拖慢。反观内地,尽管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但在提升基础设施上力度不减,近邻深圳市中心的“全球最大地下火车站”福田高铁站即将在年底通车,令高铁已经通到香港的大门之前。谁的发展潜力更大,早已毋须多言。

        未来,香港还将陆续上马机场三跑、新界东北发展计划等大规模工程,基建习惯性延误的问题不解决,香港的未来发展必将埋下隐形的炸弹。事到如今,本港上下必须对重要基建的不断延误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检讨。例如,针对劳工短缺的问题,本港有必要考虑放宽针对外劳的限制,商讨更大规模的引入外劳的措施;而针对工程事故及工程质量频发的问题,港府亦有必要检讨政府的招标工作及工程监督作业。唯有加速亡羊补牢,基建才不致成为拖累香港对接“十三五”,搭上国家发展快车,促进经济发展的软肋。(香港商报评论员 万青)

  • 标签:
分享到: